专家领航明方向 课题赋能促提升
——记省市“十四五”规划2025年度课题申报专家面对面指导反馈活动
为深入推动省市区“十四五”课题研究工作的高效开展,着力提升课题研究品质,进一步赋能课堂教学实践,近日西附初中隆重举行了省市“十四五”规划课题申报专家面对面指导反馈活动。此次盛会聚焦于课题研究的核心议题,秉持着求真务实、破解难题的科研精神,致力于营造卓越的学术氛围,为教师科研能力与水平的飞跃提供强大助力。
为深入推动省市区“十四五”课题研究工作的高效开展,着力提升课题研究品质,进一步赋能课堂教学实践,近日西附初中隆重举行了省市“十四五”规划课题申报专家面对面指导反馈活动。此次盛会聚焦于课题研究的核心议题,秉持着求真务实、破解难题的科研精神,致力于营造卓越的学术氛围,为教师科研能力与水平的飞跃提供强大助力。
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三位在教育科研界享有盛誉的专家莅临指导,他们分别是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叶研所宣教室杨斌主任,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姑苏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育科研部陈建先主任,以及资深物理教研员李晓华老师。来自不同学科的7个课题组积极参与,涵盖了语文、数学、物理、历史、体育、美术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活动的全面性和专业性。本次活动由西附初中教科室洪家平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蒋孝臣副校长发表了诚挚而热情的欢迎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她高度赞扬了课题组教师们的创新精神和钻研态度,同时寄予厚望,勉励老师们要在专业研究的道路上不断精进,从细微之处着眼,向宏观理论迈进,借助专家的智慧力量突破自我局限,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双轮驱动、协同发展。
陈建先主任以其深邃的学术视野,从课题标题这一关键切入点入手,深刻阐述了概念创新的重要性,鼓励老师们在新颖概念的框架下构建自洽的逻辑体系,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他逐一剖析了七个课题标题的优劣之处,明确指出课题标题应清晰展现研究范畴、方法及目标。陈主任强调,面对众多已达成共识的公共概念,关键在于挖掘个性化的研究视角,提出独到的见解。此外,他还就子课题的设置、框架结构的搭建及研究重点的把握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为老师们提供了实用的“万能公式”,为课题申报工作指明了方向。
杨斌主任则立足于基层教科研工作的实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深刻阐述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引导老师们反思自身优势与课题研究的内在联系。他通过分享自己长期围绕“美育”话题开展研究的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了聚焦问题、持续探索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杨主任的现身说法,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激发了他们投身科研的热情与决心。
李晓华老师充分发挥其作为物理教研员的专业优势,针对数学、物理学科相关课题,提出了具体而细致的修改建议。她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应凸显物理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实例分析,帮助老师们深化对课题创新性的理解。同时,李晓华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学校申报省级项目的成功案例,深入剖析了“融合”理念在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为老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创新路径。
三位专家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出发,共同诠释了优秀课题的特质,为课题组老师们提供了丰富而多元的反馈。陈建先主任从标题创新入手,强调学理依据的重要性;杨斌主任则从基层教师的角度出发,鼓励老师们反思与成长;李晓华老师则结合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为课题组老师们指明了研究方向,更为他们的科研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本次专家面对面指导反馈活动,不仅为课题组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反馈和建议,更为他们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细节和方向。通过专家的精心指导,老师们对课题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将更有信心、有动力地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未来,西附初中将继续秉承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深化课题研究内涵,拓宽研究视野,积极依托专家资源,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字:袁静
图片:教科室
一审一校:陈洁
二审二校:洪浩
三审三校:洪家平、田秋平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