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视角>教学动态> 详细内容

教学动态

取象成器 礼传天下——记苏州工业园区版画联盟《青铜时代》单元课程教学研讨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5 10:15:31 浏览次数: 【字体:

你能想象在课堂里微型考古发掘现场营造吗?

你能想象课堂里真的搬进了一个青铜时代的博物馆吗?

你能想象学生在课堂中即时生成的仿真青铜器的创作吗?

fb2ef049bc1348a7a5140ee1c49a848f.JPG

11月10日,苏州工业园区版画联盟《青铜时代》单元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在西附初中如期举行。来自西附初中的管书军老师和星洋学校的薛冬至老师分别以《鼎鼎有名》与《鼎鼎有铭》作为《青铜时代》单元教学内容做了精彩呈现。园区版画联盟内外八十余位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45949fa4965b4bd0b9211d21b55bfd5e.jpg

c23fc19e1e2847a5ba339978491fcc8c.jpg

  两节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共同创生情境,从识器辨形——读器现场——追寻国宝档案——问鼎解构——制鼎成器——器韵升华,亦步亦趋,步步深入,找到中国夏商周的文化符号——“。两位老师从优化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真正找到形成知识可以建构素养的锚点——青铜文明,内容涉及到了“考古”、“文字”、“历史”、“物理”、“制造工艺”等多种元素,优化思想、运筹创意,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充分感受“时代在变化,世间造物或许就是在寻找时代特有的符号,文明紧随时代,就如同青铜器的形制在不断的丰富与变迁……”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能开启艺术之旅的能力——深度观察、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有效迁移

712c1ad0fb2f40118fa0ed091c3b760a.jpg

师生精彩的“对话”过程也正诠释着当下课堂巨大变化:指向核心素养,实现真实情境与现实生活有意义的联结,实现历史、人文、天地、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度参与,实现与实践的对话,让学生更多涉猎,亲历过程与实践、内化于心、建构表达,迁移运用、价值重塑、涵养思维、创意呈现

bcc2e159dc424534a0dbe4c1dce58f8d.jpg 

课后点评与互动环节,两位老师分别就本次单元课程设计进行了阐述解读,并就来自东沙湖实验中学张立楠老师和星洋学校黄艺蓓老师分别提出的“在单元设计中如何预设学生问题评价”、“青铜器中纹样内涵象征意味”作了互动探讨,引发全场与会老师的思考。

6a3cf79b88c6429fa721bcf83afb4c57.jpg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范小虎老师对两堂课的设计与呈现,以及园区整体美术单元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给与高度评价,并作题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教学策略》 专项讲座。范老师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教学,从课题如何选定、内容设计如何进行,到与时代如何契合、学生的文化观如何生成等均给予了具体而详细的指导与说明。范老师以青铜单元教学为例,特别指出:单元设计是系统工程,要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去考虑,要充分理解特定的审美取向和价值;教学设计中把课程内容与生活延伸结合,把美术学科与历史、书法等学科知识相通点融合,从而进一步激发师生对美术教学中文化载体与美学传承的认同、感受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魅力。

2b23b3565a884a98886ea33274c746ab.jpg

园区美术教研员沈兰老师作活动总结,她指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就是遵从课堂生态与学生的立场。课堂中的问题预设是学生课堂学习水平评估的显现指标,提问后的反馈是印证学生能力生成的对应“证据”之一,作为质量发展评估的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实施活动中可以不断实践与探索。在课程设计中不断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正如青铜器的代表——鼎,作为大国文化的骄傲和符号,蕴含的“礼”“制”意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统奥妙,中国人内心的道德、气质、理想、审美等均被赋予其中,“器能藏礼,道统传承”正是源自于此。

71676160340241bfaed3f3c557072cad.jpg

本次活动,是园区美术单元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又一次呈现,是单元化教学的又一次尝试,对在核心素养背景语境中开展单元美术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与参考意义。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