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问诊课堂教学,新视角培养学科素养 ——记王晨光工作坊地理教研活动
微风不燥,秋意渐浓,金桂飘香。10月19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王晨光工作坊地理教研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南校区举行。本次教研活动包括骨干教师授课、资深教师点评和专家讲座三个部分。
一、情境教学,一境到底,情感浓厚
徐文芬老师借助“易加学院”平台中的学科工具,带领学生具身感知经纬网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从三维地图转换到二维地图,再从二维到三维的经纬网转变,层层递进。接着,徐老师立足达尔文著作《“小猎犬”号科学考察记》,创设学生以水手身份体验“小猎犬”号科考船环球旅行的情境,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在真实情境和互动游戏中掌握如何运用经纬网定位。最后徐老师以COP15会议升华课程主题,希望同学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朱庆龙老师用幽默诙谐的开场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以判断鲁迅名言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和“其实地上本没有河,流的水多了,也便成了河。”是否为鲁迅先生所说名言为导入,从《词源》、《辞海》对“河流”进行说文解字,让同学们对河流进行概念界定。接着,朱老师以“学地理,辨真伪”为主线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描绘中国主要河流,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同学们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河流的基本特征。课程最后,以“学地理,知国情,爱家乡”为主题,播放视频,分析苏州市河流众多的主要原因。立足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朱老师的课程内容环环相扣,源于课本却高于课本。
赵娟老师以首批国家公园为导入引出长江,温故而知新,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融入乡土地理。讲述老师与长江的两次邂逅,并请学生简述自己与长江的故事,由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赵老师播放《长江之歌》,学生在欣赏歌曲观看景观图片过程中思考问题;结合《三峡》讲解长江上游资源开发,进行跨学科融合。课程最后,赵老师向同学们推荐《长江之歌》、《再说长江》等纪录片,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用甘甜乳汁哺育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二、专业点评,聚焦课改,精益求精
高新区教研员范治国老师和王晨光名师工作坊主持人王晨光老师分别对三位老师进行全面细致且立体的点评,在座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范治国老师用五句话高度概括了三位老师的授课“胸怀世界,视野高远;心系乡土,家国情浓;人地协调,持续发展;教学相长,水乳交融;身心投入,激情四射”。范老师肯定了三位老师授课精彩之处的同时,也指出共同问题,课堂教学导入应该简洁明了,教学过程中重视预设更重视生成。孩子的创造性,创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该去保护这份创造力。
王晨光老师用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理念“由教到学”的转变点评三位老师的授课。王老师指出三位教师带领学生“做”中学,努力通过具体的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学科思维和素养,建议这个过程中以“大概念”作为过渡和支撑,对此王老师就三节课的具体内容指出其大概念。王老师指出课堂教学需要真实情境,需要将情境细致打磨,利用情境升华情感,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科学求真的精神。
三、专家讲座,区域地理,有法可依
范老师为此次教研活动带来《区域地理视角下的学科素养培养》的讲座,讲座以一道高考题的讲解和题目来源为例,向老师们依次介绍新高考模式下区域地理教学的原则。初高中在讲授区域地理时都需要秉持科学性、现实性、新颖性、思辨性、综合性、操作性等原则。范老师以身边具体教学案例,用简洁风趣的语言为大家讲解区域地理需要新颖有趣的案例,要有较高层次的操作,利用地理学习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发掘潜能,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熟知却又会产生认知冲突的案例。最后,范老师以欧洲西部为例,从欧洲西部房屋墙体厚薄变化、英国绅士穿戴、荷兰农业发展等全面立体地讲述欧洲西部的区域特征。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教学的盛宴。相信每位老师都会乘着新课改的东风,借助名师工作坊平台,在开拓创新中进取,在精益求精中发展!
文:李晓燕
图:董浩捷
审核:王晨光 徐文芬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