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心理特色> 详细内容

心理特色

转危为安,呵护成长——记西附初中第六届乐心节系列活动之全体教师危机干预培训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0 15:57:19 浏览次数: 【字体:

每一颗心灵的健康成长

都需要细心的呵护

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离不开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

关注心理健康,防患于未然

擦亮学生心灵的窗户

为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能力,11月8日,西附初中面向全体教师召开了一场班级管理中的危机干预培训,并邀请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毛丹老师现场讲座。

696a8303dec340dd9cc30048b11c0bca.JPG

2355e39098764dbeb9f867e4f3b49cf7.JPG

毛丹教授围绕“心理危机是什么”、“心理危机如何评估与干预”,以及“教师和学校在危机事件中如何涉入”展开培训,在场所有教师端正态度、认真记下笔记,并深刻意识到对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需要落到到平时教书育人的点滴之中。                        

c705c1e8cdd145cc830b90ae9b622067.JPG

981eaee9ae9b4cce99fad83407a2dcd8.JPG

毛丹老师以“什么是心理危机”为在场老师敲响了警钟。简单来说,心理危机就是人在面临困难或重大事件时,无法通过先前掌握的方式和习惯应对眼前的处境而出现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

这种心理失衡容易让学生产生各种压力和心理问题,如学习没有动力、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自残自伤、欺凌伤害他人,甚至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而轻生。

对学生个体而言,危机的实质其实是自我形成与现实压力的冲突。未成年人容易在家庭矛盾、学业压力、师生矛盾、同伴关系中产生冲动、愤怒、焦虑的情绪,不能独自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更容易走向极端。

心理危机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对学生的发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存在潜在的隐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

关注学生日记、周记中的表达和日常行为,对学生出现的“自杀线索”和“呼救信号”保持高度的警惕,评估不能实现之学业压力、评估不能忍受之家庭事件、评估不能承受之蒙受羞辱、评估不能抵抗之伙伴迷惑。

教师可从情绪和认知两方面展开危机干预工作。在情绪上,动之以情,用情绪的陪伴慢慢解冻学生的内心;在认知上,晓之以理,利用碎片的整合化和意义的合理化慢慢疏导学生的压力。

这次培训加深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危机的认识和理解,学到了如何有效地干预和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对构建安全、和谐、健康、快乐的校园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西附初中将始终以学生为本,从细微处入手,多方联动,共同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当有道

润物细无声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审一校:石竞文

二审二校:邢尚翎

三审三校:龚陈


终审:西附初中发布
分享到:
【打印正文】